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利用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采集的玄武巖開展系統的巖石學、礦物學、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的研究,證實挑戰者深淵俯沖板片為早白堊世太平洋板塊(~125Ma),發現這些玄武巖具有印度洋型地幔域同位素特征,深化了對馬里亞納海溝形成和俯沖過程的認識。?
本研究獲得了如下重要認識:(1)早白堊世太平洋MORB發育印度洋型地幔域同位素特征。研究樣品具有與其他西北太平洋MORB相似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組成,但略微富集不相容元素,具有略微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組成,表現出印度洋型地幔域同位素特征。這些特征可能是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的產物。(2)馬里亞納海溝俯沖大洋板片在弧巖漿成分多樣性形成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研究明確了具有印度洋型地幔域同位素特征的早白堊世太平洋MORB是馬里亞納弧巖漿Pb元素組成的重要端元之一。(3)馬里亞納海溝最南部俯沖起始時間可能在~55Ma。挑戰者深淵北部的一件弧前玄武巖(FAB)樣品給出40Ar/39Ar年齡為55.0±3.0Ma,與IBM初始俯沖時間在誤差范圍內一致??蒲腥藛T考慮到以往研究樣品采集深度均淺于7000m深度,馬里亞納海溝最南端俯沖起始時間可能提前到~55Ma前。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Challenger Deep basalts reveal Indian-type Early Cretaceous oceanic crust subducting in the southernmost Mariana Trench為題,在線發表在《地質學》(Geology)上。
樣品采樣位置及代表性海底巖石照片
樣品年齡及REE配分模式。西北太平洋洋中脊玄武巖(Pacific MORB)、馬里亞納弧前玄武巖(Mariana FAB)、翁通爪哇高原玄武巖(OJN basalt)和卡羅琳板塊玄武巖(DSDP Site 57 basalt)等引用數據來自于GEOROC數據庫,同圖3。
全巖Sr–Nd–Pb–Hf同位素特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