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6月26日至7月8日,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和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與中德教育合作項目“青藏高原轉型中的地理生態系統”(TransTiP)聯合組織的2023 TPE & TransTiP 青年人才培訓班在蘭州舉辦。此次培訓以第三極地質、生態及環境研究為主題,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統與資源環境重點實驗室與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聯合承辦。來自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印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緬甸、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墨西哥、哥倫比亞、西班牙和德國等15個國家的56名學員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為期12天,包括15次室內課程。培訓班邀請了來自中國、德國、英國和尼泊爾的科研院所及大學共15名專家學者,從地質、環境、生態、水文、人類活動等方面,以主題講座的形式為學員們介紹了在全球變化背景下第三極地區近年來的重要科研進展。
7月4日至8日,培訓班組織學員們到甘肅河西走廊開展野外實踐課程。學員們從蘭州出發,沿“古絲綢之路”向西,途經張掖,到達敦煌。學員們在蘭州參觀了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寒旱區科技創新館、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在張掖參觀了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觀測站及大滿遙感觀測試驗場40米觀測塔,實地考察了丹霞地貌;在敦煌參觀了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實地考察了鳴沙山月牙泉防沙治沙工程。
本次培訓傳遞了前沿科學知識,有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年學者開闊視野,提升科研水平。作為未來肩負國際科技合作的候選人,青年學者們深入了解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的科研進展,增進了對中國科技和文化的理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