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pnnp5"><b id="pnnp5"></b></ruby>

    <ruby id="pnnp5"><mark id="pnnp5"><progress id="pnnp5"></progress></mark></ruby>

            <ruby id="pnnp5"><b id="pnnp5"><thead id="pnnp5"></thead></b></ruby>

              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科學普及 > 科普文章

              給新物種起個好名字,都有哪些“套路”

              2023-03-24 中國科學報 楊晨
              【字體:

              語音播報

              飄拂黃精。印開蒲供圖

              劉承釗于1940年在峨眉山采集的釗琴湍蛙標本,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于標本館。成都生物所供圖

                2021年3月,一個以中國學者為主的研究團隊發表了對我國銀環蛇物種進行厘定的文章,并描述了一種以前未被發現的劇毒蛇——“素貞環蛇”(Bungarus suzhenae)。

                素貞?沒錯,就是傳說中的“白素貞”。為什么叫“素貞”?因為該蛇身上有許多白色橫紋,在蛇界中與“白蛇”形象頗為相近,讓科研人員不禁聯想到那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

                但素貞之所以被稱為“素貞”,還因為“毒”。曾有兩位蛇類研究人員誤將“素貞”認成其他環蛇,因不注意被咬,導致一死一傷。

                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個物種、知曉它的“厲害”,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將其命名為“素貞”的最主要目的。

                給物種取名是門學問。當考察發現的某個物種被證實為新種,并即將通過期刊等方式正式公開“亮相”時,科研人員都會絞盡腦汁為其取一個響亮又“個性”的名字。

                一個好的名字既是對新物種科學的描述,又是意義和精神的承載。它蘊含著科研人員的巧思,又常常令人腦洞大開。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植物領域和兩棲爬行動物領域的學者,聽他們說說物種命名都有哪些“套路”。

                最理想的是“以特征為名”

                在中國,通常情況下,“拉丁名+中文名”是每個物種的標配。拉丁名和所代表的物種是“一一對應”的關系,為國際通用的學名,一經認定便不能修改。而“首發”的中文名并不具備唯一性,以后可能還會出現其他名稱。有的物種既有官方名字,也有民間叫法。

                新物種的拉丁名,由“屬名+種名”構成?!巴ǔ倜头N名是兩個不同的拉丁單詞,屬名定義了該屬物種的共性,而種名則標志這一物種在屬內的個性?!敝锌圃撼啥忌镅芯克硌芯繂T陳勤表示,有時屬名和種名相同或相似,如眼鏡蛇的拉丁名“Naja naja”。

                科研人員給新物種取中文名多從物種顯著的特征入手,簡單明了。例如在四川峨眉山,有一種蛙因喉部聲囊作用會發出如傳說中仙姑彈琴的聲音,便得名仙琴蛙。

                “有的更加直接,如擁有特殊鱗片的閃鱗蛇、表面光滑的光滑爪蟾。整個臭蛙屬,不用說,肯定就是因為‘臭’?!标惽谡f,還有的物種天生擅長“cosplay”,如蛇蜥,因沒有腿看著像蛇而得名,但其實是蜥蜴。

                會發出“吱吱”聲的不僅有蟲還有蛙。在安徽黃山,因發音特殊,這種會“吱——”的蛙被當地人叫作“水吱”,后經中科院院士趙爾宓和兩棲爬行動物學者吳貫夫發現后,將其命名為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因為與其他蛙類的鼓膜緊貼在身體表面不同,凹耳蛙的鼓膜凹入頭腔,具有與鳥類相似的外耳道。

                “能夠以物種形態或生態特征來命名是最理想的,如果行不通,從地名、人名、文化歷史等角度也不失為好的方法?!倍±o物種取名的一大準則是,有趣、讓人過目不忘。

                以地方命名也很常見。3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波及其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名為“臥龍報春”的新物種,為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因其模式產地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故取名“臥龍”。

                以神話傳說命名的物種并非只有素貞環蛇。上古神話中,有一種龍首魚身的螭吻,又稱龍魚,擅長吞火。螭吻頸槽蛇(Rhabdophis chiwen)就取自這個角色,因為該蛇類靠吃螢火蟲積累毒素,用于抵御外敵,與螭吻的“吞火”特性相近?!爱斘锓N特征不能簡明地體現于名字中,換一種思路取名說不定更形象?!倍±硎?。

                “奇遇”也能寫進名字

                新物種的命名,有時候還極具故事性,融入了一些主觀色彩。

                生態學專家印開蒲講述了一個關于垂莖異黃精的故事。從名字上看,就知道其呈垂狀。但科考人員第一次發現它時,是以“飄拂黃精”為其命名的。

                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科院組織的橫斷山綜合考察隊在貢嘎山海螺溝進行植被調查時,臨時駐扎在一個叫青石板的山溝。

                某天早晨,考察隊隊長、植被生態學家劉照光醒后,到一棵樹齡約四五百年的山毛櫸科植物包石櫟大樹下“方便”。突然幾滴露水從樹葉上滑落,剛好滴在了他頭上。他頓時清醒,下意識抬頭看了看。

                眼前這棵胸徑1米左右、高約25米的大樹枝葉密如華蓋,陽光穿過樹縫,金光點點。劉照光突然被頭頂上一枝斜生樹杈上懸著的約50厘米長的小草吸引。晨光下,它隨風飄動。

                搖曳中,這株植物顯露出葉片腋下的白色鐘狀小花,如倒掛的鈴鐺。劉照光迅速在腦海中比對之前觀察和研究過的植物,意識到這株小草很可能從未被科研人員發現、記述以及命名。他立即找來隨隊向導,用一根長竹竿將小草從樹干上厚厚的苔蘚中戳了下來。

                向導告知,在當地這類植物被稱為“飄草”。經過后續的鑒定和查閱,劉照光確定其為百合科黃精屬新種,并根據對該植物自然狀態的印象,和植物分類專家胡孝宏共同給它取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名字——飄拂黃精(Polygonatum pendulum)。

                向前輩致敬

                新物種的命名,有時也承載著科研人員對前輩的敬仰和懷念。

                去年8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江西農業大學聯合發表了一個鼠李科植物新種——旱谷蛇藤。研究人員為其擬定的拉丁名為“Colubrina zhaoguangii”,以紀念和致敬在橫斷山區從事植被研究的劉照光。中文名則根據植物的特殊生境,取名為“旱谷”。

                用前輩的名字為新物種命名,更被視為一種“傳承”。

                峨眉髭蟾,模式標本產于四川省峨眉山。它由我國兩棲爬行動物學家劉承釗于1938年調查并采集記錄,經過多年的文獻研究、標本查考,最終于1945年定名為“峨眉髭蟾”,確定它為蛙類中的一個新屬、新種,而這也是第一次被中國科學家記錄下來的一個新屬種。劉承釗以恩師博愛理之名,將該物種的拉丁名定為“Leptobrachium boringii”。

                劉承釗在兩棲爬行動物領域貢獻卓越,他和同為動物學家的妻子胡淑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對待科研工作的精神深深激勵著后輩。為了解決崇安湍蛙復合種的分類學問題,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員團隊曾與中山大學等單位合作,綜合分子系統學和形態學等證據,將四川盆地周緣地區分布的隱存種描述為新種——釗琴湍蛙(Amolops chaochin)。新種中文名分別取“劉承釗”中的“釗”和胡淑琴中的“琴”,種本名“chaochin”是用兩位名字英文拼寫“Ch’eng-Chao Liu”和“Shu-Chin Hu”的末尾詞合并而成(chao+chin),以此表達敬意。

              打印 責任編輯:梁春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1.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2.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3. 欧美日韩在线一级

              <ruby id="pnnp5"><b id="pnnp5"></b></ruby>

                <ruby id="pnnp5"><mark id="pnnp5"><progress id="pnnp5"></progress></mark></ruby>

                        <ruby id="pnnp5"><b id="pnnp5"><thead id="pnnp5"></thead></b></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