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長吻飛旋海豚(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供圖)
瑞氏海豚(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供圖)
條紋海豚(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供圖)
抹香鯨(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供圖)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簡稱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組織的“第六次南海深潛/遠海鯨類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
該航次歷時20天,航程3500多公里,考察區域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海北部海域。航次采用目視考察和被動聲學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并輔以環境DNA收集,旨在在前五次科考航次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南海的鯨類物種多樣性、種群現狀和地理分布格局等開展研究調查。
考察期間,研究人員共目擊到深潛鯨類和遠海型海豚動物58群次,其中深潛鯨類27群次,同時通過影像拍攝和動物水下發聲記錄,獲取了大量鯨類圖片、視頻及音頻資料。
對考察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本航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至少包含15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0種,包括抹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糙齒海豚、小虎鯨、小抹香鯨和侏儒抹香鯨以及3種珍稀喙鯨。此外,該航次還記錄到5種遠海型海豚,包括條紋海豚、弗氏海豚、熱帶斑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瓶鼻海豚。
上述發現進一步證實,考察海域擁有較為豐富的鯨類物種多樣性,有大量深潛鯨類及遠海型海豚動物棲息生存于我國南海北部海域。本航次進一步積累了抹香鯨、短肢領航鯨等南海常見深潛/遠海鯨類的生態學和發聲數據資料,為完善南海鯨類物種數據庫和發聲信號數據庫建設提供了數據資源;同時獲得有關這些鯨類動物在南海的地理分布格局特征的新認知,并對個別神秘喙鯨的形態、行為、發聲特征等有了新認識。之后,科研人員將針對所獲得的新數據、資料及樣品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3-07-19 第1版 要聞)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